返回列表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
发表于:2019-11-29 17:36
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
我们大部分人对“留守儿童”这个词比较熟悉,说到“留守老人”还是很陌生的,但这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离开家去外面的世界寻梦,“留守老人”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今天说的“留守老人”并不仅仅是指农村的留守老人,也包括住在城市里的留守老人,他们共同面临着这种情况带来的各种问题。
1、 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理发、换电灯泡等都成为难题。特别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看病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感到很失落。此外,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
2、 精神缺少慰藉 人老了有喜静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独。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老人大多过着 “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特别是独居老人感到有心里话没处述说,有时间没事打发,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严重的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老人辛辛苦苦奋斗一辈子,老了却要忍受晚年的孤独。国家政策的关注,配合我们自身的努力,其实这种情况是可以被改变的。
1、 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融入到社会中 调整好心态,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中去。比如和邻居聊聊天,下下棋;参加社区里的公益事业活动,帮助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 推广社区养老模式 什么是社区养老,简单来说,就是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毕竟大部分老人还是不愿意去养老院度过余生的,都希望能在子女身边,其乐融融,享受天伦之乐。“ 人除了生理、安全等比较低层次的需要,还需要满足归属和爱、自尊以及自我实现三大心理需要。
3、 强化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 这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营造的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出门在外的子女,要常和父母联系,一些家中的大事要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如今网络普及,视频电话无疑拉近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也让他们体会到被需要的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人的腿脚变得不方便,长期一个人在家,对其精神与身体都是一种伤害。儿女应该鼓励老人多出去走走,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不那么单调,多出去走走,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实在无法出行的,可以给老人配一台电动轮椅,让他们无障碍的出门。
前几天,有个客户来厂里买了一台斯维驰爬楼机,说是80多岁的老母亲,想要出去,无奈住的是老旧小区,没有电梯,虽然只住在二楼,那一点距离成了最大的障碍。客户带着爬楼机离开的时候,满心欢喜,仿佛看到母亲开心的笑容。
要真正破解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但我们有信心,让每个老人的晚年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