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白岩松:当我坐在轮椅上,才意识到台阶的存在
发表于:2019-11-18 16:15
白岩松:当我坐在轮椅上,才意识到台阶的存在
 
白岩松38岁那年,在球场上踢足球,腿骨折了,在轮椅上坐了几个月。他在自己的书《幸福了吗?》里这样写到:当我坐着轮椅出门,碰到台阶,束手无策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台阶一直都存在,障碍一直都在,终于理解了残障人出行的困难。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2010年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约8500万,其中肢体残障人数约2500万。
 
国家统计局2015年的一项数据表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已突破2.22亿,老龄预计到2050年老龄化人口将超4亿,老龄人口大于30% 。
 
但有个奇怪的现象,残障人和老人这两个庞大的群体,却很少在街上看到,尤其是残障人更少的出现在公众的眼里,是什么原因呢?
 
在众多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我国目前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还非常不健全。
 
“无障碍”这一概念在2006年引入中国,十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沈阳、青岛等大中城市比较突出。在城市道路中,为方便盲人行走修建了盲道,为方便乘轮椅残疾人修建了缘石坡道。
建筑物方面,大型公共建筑中修建了许多方便乘轮椅残疾人和老年人从室外进入到室内的坡道,以及方便使用的无障碍设施(楼梯、电梯、电话、洗手间、扶手、轮椅位、客房等)。但总的来看,设计规范没有得到较好执行,同残疾人的需求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相比,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还较为落后,有较大差距。
 
像开头提到的白岩松一样的健全人一样,大部分人不是不关心,而是意识不到障碍的存在。我们抬抬腿就轻松过去的台阶,老人和肢体残障人却只能望而却步,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不愿意出门了。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很多残障人和腿脚不便的老人都用上了电动轮椅或者电动代步车。出门聊聊天,晒晒太阳,聊聊天,他们慢慢有了自信,想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电动轮椅和代步车代替双腿,只是走出家门的第一步,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社会无障碍的建设。
这里的无障碍建设,包括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主要涉及无障碍通道(路)、电(楼)梯、平台、房间、洗手间(厕所)、席位、盲文标识和音响提示以及通讯,信息交流等其他相关生活的设施。同时,还包括整个社会对老人和残障群体的包容与接纳。
 
就像我们斯维驰提倡的“传承孝心与爱心,感受自由与阳光”,自由与阳光,不应该成为一种奢侈,自由出行,享受阳光应该作为建设和谐中国的一项重要标准。
 
实现全社会的无障碍,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关心。